近日,來自長榮海運的最新消息顯示,荷蘭與印度尼西亞相繼更新了海關規則,對貨運文件與收發信息提出更高要求。針對在這兩個國家有出貨計劃的從業者,不論是貿易商、貨代還是其他外貿領域相關人員,都需要在發運前充分了解并遵守新規定,以免因文件不符或資料缺失而面臨滯港、額外費用乃至貨物延誤的尷尬局面。
根據有關公告,自1月14日起,所有運往荷蘭或經由荷蘭轉運的貨物,都必須在提單及相關文件中清晰列明發貨人、收貨人、通知人以及可選的另行通知人之詳細信息。具體包括完整公司名稱、詳細地址(城市名、郵編、國家名)、聯系電話及電子郵箱。除此之外,每一項貨物對應的商品名稱都需匹配相應的6位HS或HT CODE。若任何一項信息不準確或不完整,導致海關后續查驗或滯留等問題,產生的所有費用都將由托運方或相關責任方自行承擔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不僅是荷蘭海關在強化管理,實際上針對所有在歐洲地區卸貨或中轉的貨載,承運人也要求提供“收發通”三方的詳細信息及6位HS CODE,以便海關可在數據核對時更加高效精準地識別貨物。
與此同時,印度尼西亞海關也于1月10日起對進境貨物施行了新版管理規定。此次變動的重點在于收貨人須在提單上提供16位NPWP號碼(印尼稅務登記號)。若提單顯示收貨人為“TO ORDER”或“TO ORDER OF BANK”,則必須由通知人提交該稅務號碼才能滿足通關要求。新規一經生效就實施了嚴格的即時執行原則,一旦承運或代理因疏忽未能正確填列,或信息缺失、填寫錯誤,即便抵達印尼后也可能面臨清關障礙,任何額外費用同樣須由責任方自行承擔。
這兩道新規很快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。一些企業指出,隨著國際貿易合規要求不斷升級,海關對于發貨人、收貨人和通知人等關鍵信息的核驗日趨嚴謹。無論歐盟國家還是東南亞市場,海關都希望借助更詳細、透明的資料管理,打擊報關不實和走私等違法行為。尤其像印度尼西亞這樣的新興經濟體,一方面渴望擴大進出口規模吸引外商投資,另一方面卻必須強化邊境及稅收管理,在通關手續上做出嚴格的要求也就不難理解。
不少跨境物流服務商表示,他們已經開始與客戶反復溝通,以確保出運前就能獲得完整且正確的資料。一旦提單數據在開船前沒能完成修正,后期補救往往時間緊迫,且費時費力,甚至需要支付較昂貴的變更費或面臨船公司拒載風險。這類情形在年初開局之際尤其需注意,因為大多數企業在新年度訂單和交易習慣都可能出現改變,操作人員可能對系統或文件要求不夠熟悉,一旦忙中出錯,損失難以估量。
就未來趨勢而言,數字化和信息化或將成為跨境海關管理的常態。越來越多國家通過電子單一窗口、預報關平臺或本地化稅務登記等方式,加強對來往貨物的溯源和審計。對外貿企業來說,必須適應這種合規升級:一方面,通過內部培訓與流程優化,提高對HS編碼、收發人信息、稅號等要素的準確度;另一方面,密切跟蹤進口國最新的法律法規和海關通告,在最短時間內響應調整,杜絕耽擱。尤其是像“TO ORDER”這類慣用的提單顯示方式,如今在有些國家顯得越來越敏感,需要與客戶和貨運代理協同,提前確認是否需要切換到更透明的收發人模式。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23007705號-2 滬公網安備31011502009912號